最近手机安全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,黑客怪手无孔不入严重威胁了公民的自身权益,高科技犯罪成为了危害群众生活的又一隐患,近日针对此类安全事件的频发上海市迈出了重要一步,部分公务员开始更换国产加密手机,以确保通讯安全,避免不法之人利用高端技术窃取国家机密,这本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可行之举,然而保密手机背后巨大的安全功能也再次向“隐性腐败”抛出了橄榄枝,一部具有保密功能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防止信息的外露,另一方面也给当事人一个完全封闭的安全通讯环境,如此“安全”的背后是否是一条危险之路?
由于信息外漏引发各界关注,继而揪出事情真相落网的官员不在少数,而监管部门通过信息排查寻找蛛丝马迹亦是反腐的重要手段,当隐私真的“无孔可入”,那么腐败是否就成了“无证可依”,促使“不轨之人”倒戈一击。保密手机的强大安全性能,不能成为官员腐败的“安全罩”,更不能成为销毁“证据”的任意门,加密手机的出发点是保证政府重要信息的安全,也变相保护当事人的自身权益,但其特殊性却让天网恢恢成了“纸老虎”,因此保密手机应“防外”不“防内”,不给公务人员藏匿“小秘密”引发“大腐败”机会,当前高科技可以提升人们生活的便利性,同时也成了高端犯罪的平台,其功能的对立面也再次警醒世人,应全面考量新事物的两面性,提出折中可行的方案予以应对。
保密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,但也变相的助长了腐败的滋生,因此其普及还需三思而行,大量的投放使用不可盲目点赞也不能一棒子打死,如何让新事物永葆积极意义还需监管持续发力,避免科技腐败,让应对措施适得其反。